新年才刚开始,国内消费就出现了“三个反常现象”,你发现了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8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新年刚开始,大家都忙着准备过年,买年货、订年夜饭、计划寒假安排,甚至还琢磨着趁假期出去玩一玩。可偏偏今年有点不一样,国内消费市场上冒出了几个挺反常的现象,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规律。年夜饭订的人少了,培训班也没往年那么火爆,就连旅游这件事,大家的态度都变得冷静了许多。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,背后折射出了一些有趣的变化。

【事件经过】

说到过年,谁不盼着图个热闹?街上挂满红灯笼,商场里循环播放着“恭喜发财”,一切都显得喜气洋洋。今年的年味儿里却透着点不一样的味道,尤其是在消费上,大家好像没以前那么“拼”了,反而有些“降级”的意思。就拿年夜饭来说吧,之前饭店的年夜饭都得提前好几个月订,稍微像样点的包厢更是供不应求。结果今年饭店那边倒是主动降价了,可订的人还是寥寥无几。往年人挤人的场景不见了,饭店老板也愁得直叹气。

再说了,年夜饭这种事儿,过去很多人觉得必须得去外面吃才像回事,家里做饭太麻烦,气氛也比不上饭店热闹。但今年突然就变了,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饭店那种吵吵闹闹的环境根本吃不舒心,还得花一大笔钱,真是图啥呀?倒不如一家人在家,做点家常菜,吃得自在还省钱。于是,饭店里空了不少,超市的年货区倒是热闹了起来。大伙儿成箱地往家里搬食材,准备自己动手搞一桌“私人定制”的年夜饭。听说有些饭店老板急得都开始推出“半成品年夜饭套餐”,结果效果也一般般,大家好像已经不吃这一套了。

说完年夜饭,再聊聊培训班。这几年家长为了不让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可没少折腾。什么补习班、兴趣班、才艺班,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。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,不惜省吃俭用,甚至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,就为了给孩子报更多的班。可是今年呢,寒假补习班的热度明显降了不少。很多家长开始冷静不再盲目地给孩子报班了。

原因也很简单,前几年那种“鸡娃”风潮,已经让不少家长身心俱疲。钱花了,孩子也没见得多开心,反而一个个被压得喘不过气来。于是,今年寒假,家长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了——不再强迫孩子参加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培训班,而是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。孩子想学画画就报个画画班,想学跳舞就去跳舞,甚至有些家长干脆让孩子在家歇歇,好好放个假。这种转变直接让很多培训机构措手不及,往年抢手的寒假班课程,今年居然还没报满,有些小机构甚至不得不打折促销。

再说旅游。以前一到春节,朋友圈就开始被各种旅行照刷屏了,国内的、国外的,大家都在比着谁去的地方更远、住的酒店更贵、吃的美食更高档。哪怕明知道一些景区人多得连条缝都挤不进去,还是硬着头皮去,就为了拍张“到此一游”的照片发发朋友圈。可今年,大家好像突然开窍了,开始变得务实起来。那些动辄几千块一晚的豪华酒店,眼下似乎没那么多人感兴趣了。就连出国游这种过去春节假期的“标配”,今年也变得冷清了不少。

有个网友调侃得挺有意思:“去年这个时候忙着做出国游攻略,今年连市区景点都懒得去,最多去家门口的公园溜达几圈。”确实,今年的旅游市场明显降温了,很多人不再追求那些高消费的旅行方式,而是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小众目的地。甚至有不少人把春节假期的计划改成了“宅家休息”,好好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。

说到底,今年消费市场的这些反常现象,说是“降级”,其实更多是一种“理性”的回归。大家不再一味追求那些表面上的光鲜,而是更注重实际,追求一种舒适和自在的生活方式。虽然看起来没那么“热闹”,但背后却透着一股温暖的烟火气。

大家对今年消费市场的这些变化,可没少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。有些人觉得,这是生活回归本质的表现,日子过得简单点,反而更踏实。有网友说:“以前过年总觉得得去饭店,订不上年夜饭还觉得没面子。现在想想,家里吃饭才是真正的团圆,饭店那么吵,吃得再好也没那种家的温馨感!”还有人补充:“而且自己做饭还能吃得舒服点,饭店里一桌菜摆上来,好看是好看,真吃起来也就那么回事,还得花好几千,真不值。”

也有网友对饭店老板表示了一点同情:“年夜饭没人订,饭店生意肯定不好做了。本来就是靠着春节赚点旺季的钱,现在连这个也没了,估计不少小餐馆今年都得关门了吧。”不过这话也不是没人反驳的:“饭店以前太宰人了,随便一桌菜动辄上千上万,明明自己做才花不了几个钱。现在消费者都精明了,饭店该反思一下了。”

说到培训班,网友们的意见也是五花八门。有家长直接拍手叫好:“终于熬到这一天了!以前孩子天天上补习班,我自己跟着都快累死了。现在寒假能让孩子多睡会儿觉,陪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,感觉生活都明亮了不少。”有人则调侃:“以前看那些家长为了孩子补习班抢位置,现在一对比,突然觉得咱家孩子能睡到自然醒,是多大的幸福啊!”

也有网友吐槽一些家长的“觉醒”来得有点晚:“都卷了这么多年了,才知道孩子需要休息吗?早干嘛去了?培训班赚的钱都不知道能买多少房子了,现在后悔也挺晚了吧。”还有人说得更直白:“培训市场凉了不是家长觉醒了,是因为大家没钱了。经济压力大,连自己都顾不过来,哪还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上那些没啥用的班?”

至于旅游这事儿,评论区的讨论更是热闹。不少人表示很有感触:“以前一到假期就想着去哪儿玩,结果玩完回来一算账,钱包空了,累得半死,啥也没捞着。今年直接不动了,在家躺着看看书,偶尔去附近公园转转,反而轻松多了。”也有人表示:“现在大家都追求性价比了,去那些花钱多、体验差的地方,真没啥意思。过年不就是图个开心嘛,花冤枉钱谁还乐意啊?”

也有反对的声音:“你们觉得旅游不值,我可不这么想。一年到头就过年这点假期,还是得出去走走。不能因为一时消费降级,就把自己关家里了,人生还是得有点诗意。”还有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“以前去远的地方旅游,费钱不说,还得受罪。现在发现,身边的小众景点一样很美,关键是人少、花钱少,体验一点也不差。消费降级不等于生活品质降级,大家真该换个角度想想。”

也有人嘴上说归说,心里还是有点酸溜溜的:“说什么不想去旅游,其实就是穷了呗。以前是想去哪儿去哪儿,现在是去哪儿都得掂量掂量。别说远方的田野了,家门口的公园都得算算公交车钱够不够。”

总的网友对这些反常现象的态度还是挺耐人寻味的。有人觉得这是好事,生活更理性了;有人觉得这是没办法的事,经济大环境不允许;还有人觉得,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。用一个网友的话说:“降级不降级的,关键是心态。钱多也好,钱少也好,日子得过得舒心才对。”

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?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